師語僧語
【2022】一件充滿挑戰的簡單事 演滿

兩天精彩的〈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報告〉落幕了,這屆同學的發表內容多元化⼜充滿個⼈特⾊。報告完坐在台下,單純當位聽眾,聆聽法師們報告時, 內⼼真的很讚嘆與佩服⼤家的⽤⼼與投⼊,雖然說光靠30分鐘不能看⾒⼀個⼈⽣命的全貌,卻能望⾒⼤家⾯對⽣命的態度。⼀個初發⼼——願,帶著我們⾛到了這⼀天。

記得當我報告完下台,有法師看到我,就問:「是不是鬆了⼀⼝

氣?」我說:「是阿!」不過,這個鬆了⼀⼝氣,不是因為已經報告完, 從緊張中放鬆下來的鬆,⽽是我終於「做了⾃⼰」,就在成果報告的這30 分鐘。從發願、投⼊、到產出成品、推廣,以及過程中的困境與因應,我分享了想分享的故事、說了內⼼想說的話,也不打草稿地回應了法師們的提問,當下感受著全場與⾃⼰的狀態和流動,然後如實地讓內在的感受呈現出來,沒有擔⼼、憂慮、或是害怕,就是呈現當下的⾃⼰,希望可以帶給聽者不⼀樣的思考⾓度與資源。

這⼀年來,從指導法師們⾝上收到的禮物是相信——我可以做⾃⼰。原來,我⼀直讓玻璃天花板擋住了我與天空的距離,只能望著想觸摸的天空與想像的⾃由,卻沒有勇氣將雙⼿往上伸……,直到真正將⼿伸直,才發現根本沒有玻璃天花板,原來我是可以伸展的。當內⼼滿滿的感恩不知該如何表達時,就化成了眼淚,如同 聖嚴師⽗對沈家楨居⼠。反問為什麼產⽣這樣的⼒道?因為體驗過⽣命侷限的苦、逼迫的絕境,⽽這是第⼀次有⼈這麼地⽀持我可以「做⾃⼰」,沒有賦予太多⾃⾝的期待和投射,這感覺是種全然地被接受與被信任,因⽽產⽣轉化的⼒量。

記得「提問與回饋」的環節,有法師提問:「如果現在是在演戲,那我是如何全⽣命投⼊呢?」我想就是演什麼像什麼吧!是分享者、觀眾、學僧、學⻑、清眾、悅眾、道友、家⼈……,當⼈不停轉換在這些構成⾃我的⾝分標籤中,一旦沒有定位不知該如何做時,⼼往往就慌張,愈是想緊抓,也就愈放不下,在不同情境該切換時,也還停留在上⼀刻。想到聖嚴師⽗說「做⼀⽇和尚,撞⼀⽇鐘。」在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時,其實就在練習放下種種的我,⽽單純回應整體的需要。現在也還在練習,放下上⼀刻堆疊出來的我,回到此刻正在做的事,在起⼼動念間覺察,嗯~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反思,究竟僧⼤養成的第四年,讓學僧做⼀個專題的⽬的和重要性在

哪裡?或許就是⼀場與法相會、⼜考驗耐⼒,與⾯對⾃我的歷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