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22】雕刻禪修專題 演預

兩天的禪修專題呈現結束了,歷時一年的專題製作之旅,終於告了一個段落。

製作專題的過程,是一件開心又平靜的事,能有這麼一段時間,好好地把自己浸泡在師父的法裡頭,是一件幸福的事。打開電腦,戴上耳機,開啟音檔和文字稿,心的感覺,像是一滴水回到海中,慢慢變得安靜又廣闊。

靜下心,好好體驗

再平順的旅途,都會遇到挑戰,畢業呈現前兩天,好不容易完成了呈現簡報,和指導老師做第一次的試講,這次試講給我很大的啟發,也讓我看到自己心中的框架。

我知道最後的呈現,不可能完整分享師父兩年來的開示,所以我思考著如何讓它清晰、易懂,又不致太過平淡,我希望能讓聽眾對師父的開示,有大概的了解,甚至更好,能從中得到一些受用。

於是我試著將它架構化,梳理脈絡、歸納重點,從般若經典的緣起性空思想切入,連結到無住生心的意涵,並以師父的相關開示,來說明這個架構中的每個環節。

試講完後,法師淡淡的提點我,我所呈現的成果,也許並不是師父所真正要表達的重點,可以再想想看。關電腦前,法師跟我說了一句話。

「靜下心,再好好看看師父的開示,體驗師父要表達什麼。」

離開之後,我照著做了。放鬆、放空,靜下心來,好好的閱讀,好好的體驗。

我發現,我帶著自己的框架,去解讀師父的開示。學佛幾年,對不同宗派或經典,有了一些了解和既定的印象。因此心中認定,般若系經典一定離不開緣起性空。於是我一開始,就以這樣的思維為基底,來整理要呈現的內容,而師父的開示,則是穿插在整個既定的架構之中。

而靜下心再次端詳,才發現自己的作法,如同帶著答案去找答案,又像是射出了箭,才畫箭靶。我是在比對這些答案是不是符合我心中所需,能不能放進這個架構,而不是真正傾聽師父要表達的。

重新好好體驗之後,我發現師父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兩件事:點出眾生的執著,以及發菩提心。師父想讓我們看見,眾生的心是如何的自尋煩惱,師父也殷切的想讓我們知道,要時時想著眾生。

這些在整理的過程中,其實也都有看到,也放進心裡,但在最後整理呈現內容時,因為帶著心中的預設,就看不見了。開示的內容都沒有改變,但心的狀態不一樣,所見、所思、所感,就都不一樣了。

我知道個人的體會,必定離不開主觀,但我想,重新閱讀體會以後,也許我與師父想說的、希望我們做的,又更近一些些了。

禪修專題是陰刻 而不是陽刻

整個專題歷時一年才終於完成,從中深刻感受到,真正的禪修專題,並不只是一本開示整理、一份簡報、或站在台上的三十分鐘,禪修專題包含這些,但並不只有這些。

這份禪修專題,並非由我一人獨立完成,也沒有一個實在、不變、必須如此的樣貌,它並不是第一張圖的「禪修專題」四個大字。

對我來說,它像是第二張圖,圖裡頭有許許多多在過程中相遇的人事物,發生過的點點滴滴,他們都是促成這份專題的因緣,也都有各自背後形成的因緣,而我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緣而已。這無盡的因緣,不管是在空間或時間上,都遼闊的令我感到謙卑、感到感恩。

因此「禪修專題」僅僅是一個名字,真正的專題,是此時呈現的成果背後,眾多因緣彼此交會、相互影響,最終匯聚在此的整個過程。裡面若有任何一個因緣改變,都會讓最後的呈現,有與現在不同的面貌。

「禪修專題,即非禪修專題,是名禪修專題」,這大概是最能概括整個專題製作心得的一句話了。

感恩一切因緣

從製作過程,直到呈現結束,都還感受到自己對於師父的開示,仍理解得太過粗淺。

但即便如此,仍有許多受用,不只是開示本身,更直接的感受,是師父的殷殷囑咐,對待身邊每個人,彷彿都是和最親愛的朋友家人,分享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寶物。

對我來說,這就是菩提心,心中感佩,也願學習。感恩有因緣遇見佛法,遇見師父,願能如師父開示中所叮嚀的,提起信心,老實修行,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