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活札記
2017.11.03-佛教禪修與佛教現代主義的審視 (專題課程報導)

佛教禪修與佛教現代主義的審視

演碩行者

2017年11月3日星期三,僧伽大學邀請法鼓文理學院-鄧偉仁老師演講「佛教禪修與佛教現代主義的審視」,解析出禪修現代性與佛教現代化所帶來對佛教的影響力,同學們反應熱烈。

 

鄧老師指出,現代人的科學化思維,其中科學家對於禪修的人,腦袋某區塊的活化現象漸漸成形,讓一般大眾誤以為是只須活化腦袋的細胞,即可達到禪修狀態,而忽略宗教的體驗,未來是否會發展出刺激腦袋開發智慧的產品,若如此將失去佛法修行的核心精神。

 

鄧老師也舉例,西方正念(mindfulness) 減壓,以醫學臨床經驗讓許多患者透過正念而好轉,因而受到西方的推崇,透過國外知名雜誌報導的推波助瀾,認為正念只需要活在當下,療癒便會自然發生,甚至將視界、道路與成果,也就是起點、過程與終點化約成一體,如此所有世界的難題便可迎刃而解,但事實是否如此,將有待驗證。

老師也提到,禪修並不只是活在當下而已,從禪堂的每一個規矩、擺設、師徒之間、禪眾之間的關係…等,這些都是祖師所傳承的規矩與精神,丟掉這些而試圖只取其精神,或許會得不償失而失卻意義。

禪修現代性還有另一個影響是「浪漫主義」,意旨現代流行充斥的禪的商品,茶禪、吃飯禪、咖啡禪、像是任何一樣的東西,加上了禪字,就有特別的味道;當禪變成一種表面的上休閒娛樂,讓人誤以為佛法便是如此;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也許現代人並沒有像古代人那麼有興趣研究生命從何而來?死從何去?只想放鬆,所以現在社會有許多新興宗教針對現代人所需,號稱可以快速開悟、破業力、身心特殊體驗,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現今全球化的影響,佛教的傳播變得不是這麼純粹,現代的種種方便法是不是真正的佛陀的本懷呢?也許是身處現代的我們的功課了,謹慎地將佛法傳到下一代,雖需要符合現代人的需要,但將佛法包裝太過便會流俗,佛法推廣需要工具,但重點是如何透過工具達到教育的意義。

僧大同學們在增廣見聞中,開闊了視野,在寬廣的視野中,或許就能更清楚一點未來的方向,避免走入極端,釐清佛教現代化所帶來的正反影響,將有助於身為宗教師的我們更穩健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