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21】僧大暑期實習心得 演究

結夏安居最後一天方丈和尚早齋開示透露,男眾學僧將會有九位進入大寮實習,我的心裏有預感應該是我們班。結果真的是我們,那時候心裏有些不想去,因爲自己真的不會煮,也不愛煮。雖是如此,調整一下內心,還是帶著平常心去實習。 六周的實習中,每5天就輪一個新工作;典座法師希望我們在這有限的時間内,體驗大寮每一個執事的內容,這樣的安排真的非常用心。,在每個工作崗位體驗的日子,雖然時間有些短促,但相對沒有經驗的我,開始對大寮的整體運作比較有概念——每個執事間的配合與銜接,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一開始的五天,就分配到煮午齋和藥石。心裏有些恐慌,因爲對於煮三百人以上的菜量,對我而言簡直是壓力!慶幸的是,演因法師和演虔法師在整個過程中都很用心指導。光是一個午餐,短短的幾分鐘内,她們需要馬上決定如何處理上一餐和昨晚的剩菜,要斟酌這一餐新炒的菜量,還要邊炒菜邊教我,加上有出菜的時間壓力,這一連串的動作,其實一點都不輕鬆。認真計算一下,疫情期間我們只是準備三百多人的食物,但疫情前,山上的一餐是可以超過千人的。經過這一算,我看著她們,心裏不得不佩服!頭腦要清楚之餘,體力更是在大寮最大的挑戰。

【洗菜籃篇】

輪值撿切菜工作,除了挑菜和洗菜,還要負責刷菜籃。我們會將洗好的蔬菜裝入白色菜籃,之後直接送到煮菜區,主厨們就可以直接把菜拿去炒,所以這菜籃要保持一定的乾净。在洗刷白色菜籃的過程中,籃子的縫隙間會有污垢,加上籃子是白色,我們需要用兩道水清洗。第一道的水,會越洗越渾濁,因爲會把籃子最表層的垢和菜葉留在水裏面;第二道清水,相對會比較清澈,正因爲水的清澈,所以更容易發現菜籃細縫間殘留的污垢。祖師們都説佛法不離世間覺,我邊刷邊將注意力慢慢回到身體的感受,體驗自己刷籃子的動作、力度,體驗自己的身體的鬆緊度。身體放鬆之後,才發現自己一直在用蠻力刷,原來自己可以再放鬆一點。這來來回回的刷洗過程,讓我回想到有人曾問我:「你確定你出家不是在逃避現實?」環境重要嗎?孟母三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在刷籃子的時候,因爲第二道水比較清澈,才明顯看到剩餘的污垢,這時我知道要繼續刷洗。有人説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爲,讓身口意一步步走向光明之處。我豁然開朗——人和籃子一樣,在濁水中當然也可以把污垢刷乾淨,但唯有在更清澈的水裏,更容易發現自己細微的污垢。正因爲這清澈的水環境,看見籃子上的微細污垢,讓我下定決心把前面幾個籃子重刷,尚未刷的籃子,就在第一道水的時候盡量再刷得乾淨一些。曾認爲出家是清淨的,而害怕自己的身口意還不夠清淨,沒有資格出家。當初更一度質疑自己爲何選擇做一個佛教徒,如果我不知道佛教的教義,大概就可以和普通人一樣,我行我素、爲其所欲爲地,以自我為中心過活。但這次透過刷籃子的過程,似乎有了更明確答案。骯髒或乾淨都是現象,知道但是練習不迎不拒,無論我們在第一道濁水,或是第二道清水,都是協助我們看清自己的心,始終還是看我們選擇用什麽態度來「刷籃子」,要把籃子刷得多乾淨,都是個人的選擇。

【趣味篇】

一、酥脆黃金脆皮地瓜薯條某日,法師說:「把這兩大鍋地瓜加油、加鹽、攪拌均匀,就可以送進蒸烤爐。」我開始加油,讓每一塊地瓜都平均沾到。然後加鹽,1湯匙、再加鹽1湯匙、再加鹽1湯匙,攪拌均匀,鹽和油融合了。這時候我突然想到—— 麥當勞的薯條,上面都有鹽,這樣才會好吃!然後,我信心滿滿的,繼續加鹽1湯匙、再加鹽1湯匙、再加鹽1湯匙。我依舊沉靜在記憶中的麥當勞薯條畫面 : 「嗯,等下地瓜烤出來,就可以吃到比麥當勞更好吃的地瓜薯條。」
叮,烤爐傳來的聲音,法師呼道:「演究法師,你過來試一下味道。」法師接著説:「好像有點鹹。」我吃了一條,回答:「嗯,還好,不錯吃。」法師說:「好吧!我還是覺得有點鹹。」吃飯時,我裝了至少七八條,一次一起咬……鹹到我雙眼完全睜不開。然後,看見我同學的碗(曾是職人等級的厨師),他打了滿滿一碗的地瓜薯條,我心想:「哦噢,慘了。」結果,他吃了一口,眼睛不以爲然地轉向我,然後……(自由發揮吧!)

二、清炒空心菜又某日,我負責炒青菜。放水、添油、下薑絲、加鹽、水滾後,倒入三百人份的空心菜。燙一燙,炒一炒。熟了,撈起來時,指導我的馬來西亞籍法師提醒說:「記得要加 ㄐㄧㄤˋ(jiàng)油,我一邊乖乖地拿起醬油,一邊沉思:「嗯,我明明試了味道,鹹味已經剛剛好了,爲何要加醬油?」我繼續默默地拿起醬油,先倒進去一個小杯,然後,大聲告訴那位法師:「法師,我要加醬油囉!」她回頭一看,大聲說:「啊!不是醬油,是ㄐㄧㄤˋ(jiàng)油。」我看了她一下,又往手上黑黑的醬油看一看,我開始懷疑人生:「有差嗎?」另一個台灣籍法師馬上喊說:「等一下!」然後,這兩位法師都笑了。台灣籍法師說:「是薑油,不是醬油!」這故事告訴我們,發音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