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15】禪七心得分享—寫給居住在美國的法師的一封信-常慶法師

Dear 法師
阿彌陀佛!

今天解七出來,下午進辦公室,您從美國寄來的東西已經收到了!
在這裡,想跟您分享這次繼程法師來主七,為僧大出家法師和行者開示佛法,
我個人聽來法喜充滿!禪眾(僧團法師和文理學院同學們)和僧大同學們也是如是!禪眾們在大堂分享時,還建議法師趕快把禪七中所講的「十一課」整理出書,出一本讓大家讀得懂的好書!讀懂的「心」書!

因為禪七中不能做筆記,解七出來,只能大略將記得的,概要記錄一番:
首先繼程法師在開堂時,提到這次想讓大家來讀書,法師說:
讀書好,好讀書,
讀心書,讀自己的「心」書!

這本書的第一課,繼程法師從智者天台二十五方便,一直談到印順導師的《佛法概論》一書的文法義、意境法、歸依法,建議禪眾要讀懂《佛法概論》(乃至於《成佛之道》),才能貫穿整個佛法概論的大要;除此外,還必須熟讀分析世間有法的唯識學,唯識學說的很具體,基礎的唯識《百法明門論》(建議可以看繼程法師 《百法明門論》)一定要看!生為人,乃五蘊之和合之軀,五蘊之重要,尤如《心經》第一句金句中的「照見五蘊皆空」,對於個人的五蘊之結構,要能了知才是;故法師建議可以熟讀印海法師的《廣五蘊論》,這些都是基本的佛法綱要,都要熟讀它。況且,《百法明門論》開文大義便說到「一切法無我」,這對於了知無常無我是相當重要的!

另外法師講述佛陀如何觀察十二因緣,為五比丘說的苦集滅道四聖諦等,十二因緣,四聖諦之深意廣義,也同時都要瞭解,我們才能懂得佛陀的證悟過程,這些都是奠基我們開悟的磐石。

繼程法師以讀一本書,讀自己的心的書,談到如何證悟的過程。眾生輪轉生死,原因是「我執」,執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我」,執之,而產生我愛、我見、我慢、我癡等迷惑,不能見到無常無我的深意,所以我們要修行,要體證它,在一念不生,生滅之間,見到生滅滅已,見到當下生滅,見到空性!

繼程法師處處詮釋無常無我,見到當下生滅的深意和廣意。在這一方面,證悟的真實樣貌,不能明講,因為眾生會模仿,但從佛陀所講的經與證悟聖者所做的論,都能透露一點訊息,尤如,佛陀觀察順逆十二因緣而證悟,舍利弗聽了馬勝比丘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而開法眼。

又如體證「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一句,見到當下生滅,在「心行處滅,言語道斷」證悟之時,再從「處滅心行」(生滅滅已,從「滅已」再重新出發),「道斷言語」,廣說佛法,「處滅心行,道斷言語」,廣行菩薩道,廣度一切眾生。

想當年高中時,我因生了一場大病,體認到連在身邊最親愛的父母都不能幫我,也明了生死這條要靠自己來解決之時,漸漸地才發起想要出家學佛的心!

這跟之前在LINE中與您分享的,是有關的,那就是我覺得:「今生是最後一生」才是。但聽了繼程法師,才知要這麼想:「今生是最後一生」,今生要發願見到當下生滅,體證無常無我,體證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法則,見到空性,才是。再從「處滅心行,道斷言語」,廣行菩薩道,廣度一切眾生。

這當中的課程內容,不乏故事的穿插,便不再提及了,但有一事提「用方法」的譬喻,聽來別有一番趣味:例如譬喻經有提到三層樓的故事,人人想要第三層的美麗樓層,卻忘了第三層的美麗樓層,要有地基,第一層乃至第二層的基礎。
人人想要用第三層的美麗頓悟禪法,沒有好的地基(身心放鬆的基礎),以致每次建到第一層或第二層,便倒下了。這是不是滿有趣的呢?

還有,昨天繼程法師還談到:生為人,是最大的福報;生為人,又能學佛修行,是最大的福報;生為人,學佛修行,又能出家,是最大的福報。做為出家人,福報也會用完;出家人如何累積福報,便是弘法利生。以弘法利生(可以有許多方式,尤如法會、講經等等;在叢林運作中,如擔任知客、大寮等等不同執事的崗位) 來累積自己的福報。繼程法師說,若福報要用完之時,會有一現象,譬如說自己起煩惱,自己的想法會背離學佛的心,自己會有一種外力,讓你想往外,不想待在你的崗位上,會想從出家無家的狀態,回到原來的俗家。以上跟妳分享。

隨記於法鼓山僧大禪七(2015.01.10-2015.01.17)解七之日2015.01.17,修3版(2015.2.13)。

-------------------------
補充大堂分享時所做2015.01.16:

讀書好,好讀書,
讀深書,讀廣書,讀心書。
法師開示教你來讀書,弟子讀書心歡迎!
讀深書--
緣生緣滅二課說,見到當下生滅,解脫自在度眾生,
尤如身子舍利見到馬勝比丘威儀莊嚴好,
馬勝比丘口述佛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身子舍利當下了知一本深書在佛陀,
相約好友目犍連,佛陀座下開法眼。

讀廣書--
天台二十五方便,印老《佛法概論》、《百法》、《五蘊》貫徹讀,
《概論》提及文法義、意境法、歸依法,自證自知不離八正道,
廣書啟蒙自慧根,不離不捨放床頭,二六時中隨手讀。

讀心書--
修行不離大疑情,大信心,大憤心(大精進心),大願心;
生死心切大疑情,明信因果大信心,了知出離大憤心,前者依於大願心,
廣行菩薩度眾生。

讀書好,好讀書,
若無教授善知教你讀,
難以明了深書、廣書、心書之真諦,
期願同儕善知識,一起珍惜人生學佛修行出家之福報。

節自慶喜BLOG (http://cqings.blogspot.tw/)

Language
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