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大男眾副院長常順法師
今年農禪寺清明佛七圓滿後,當日晚上七點,僧大全體搭上遊覽車離開了農禪寺,回山後,大眾仍處蓮池海會,至今感動不已!
這七天中,看見農禪寺法師投入成就此次佛七的身影,監香、悅眾、攝影、香積、總務,同時帶領著三百多位義工的種種護持,很多都是多年的資深護法菩薩。還有的法師陪伴大家於念佛的行列,當我在戶外念佛隊伍中,走入慈悲門,看見開山農舍二樓師公的法相,靜靜守候著隨時歸來的弟子,僧俗四眾,多年如一日,在這塊土地上,展現濃濃禪意,精進於奉獻。
總監香果謙法師,很用心的擔任起穿針引線的角色,闡揚聖嚴師父的開示,輔以漢傳諸宗之經教,與歷代高僧之行誼,幫助大眾堅定信念,穿越時空,連接起當下的功德與殊勝。薰習這份信仰的力量,於繞佛與大回向,大眾如木頭跟著木排,一個接著一個的相續不斷,正是青年僧伽所需的資糧。
男眾法師有默契的排班回寮喝水洗手,以及回大殿,行進間,人潮從四面八方,如從地湧出的菩薩,不停流動著。農禪寺法安組菩薩,龍天護祐著一列行進的僧伽,當中,深深感受步步其中的可貴。這是在山上排班上殿過堂,所感受不到的另一層面。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支的坐念,自覺在地鐘一時,還深藏自我執著而不一定出聲,但聽到了地鐘二的聲音時,不禁張口大聲念佛,此時,殿內的念佛聲是撼動人心。我帶起眼鏡,看到是果奘法師投入全部身心的打地鐘二,展現的是法師資深的維那經歷,與殷重心。主法果舫法師同時兼地鐘三,我坐於法師對面,除了感受到法師的謙卑與無盡的悲願,回想起我剛學佛的那段歲月,法師很熱心地提攜後輩,當時,我因此勇猛精進,出家後,在不同階段都又投入各項的學習,不知不覺地疏忽念佛,日漸長養的是堅固的自我中心,不時地自惱又惱人。念佛,就像找到回到家的路……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這次的佛七,本來是抱著陪伴同學參加的心情,沒想到卻是培植了我的善根,回到最初的發心。這份的福德,相信是法門師長的護佑,與同行善友的陪伴。回到山上,青年僧伽齊聚於開山觀音前,感恩禮拜,共願回向「莊嚴國土 成就眾生」。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