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釋常啟
那天,僧大同學跟著我一起回俗家關懷,老菩薩做了一道工夫菜——陶鍋燉菜,料多實在,一根根透明的素翅、芋頭、筍干,還有金黃栗子等等,老菩薩分享筍干除了要先泡熱水外,還得像洗衣服一樣來回搓揉,才能真正去除酸苦,芋頭與香菇先炸過,香氣才夠味,較硬的菜要先蒸過,入鍋才會熟透入味,一個個先行步驟到位,再依序放入陶鍋悶滷,才能煮出美味可口的燉菜鍋。
高明的廚師能夠精準俐落地完成料理,但還是得按部就班地依序處理食材,若太急躁而略過其中一個環節,美味便被破壞;如果芋頭沒有炸熟就下鍋,香氣就會減損;筍干沒有搓揉徹底,湯頭即刻變酸。禪修方法亦是,坐姿確認、頭部運動前方便、全身掃描放鬆、體驗呼吸,才漸進至數息與隨息,身心若不夠放鬆,便無法安定、收攝地數息隨息,更不用說要用上默照與話頭了。
僧大同學在過堂後,會用四桶水來洗碗,第一桶水負責過濾,將表面最髒的汙垢去除,第二桶加入苦茶籽粉與肥皂水,負責清除油汙,第三與第四桶則是清水,將苦茶籽粉與肥皂洗清,還原本來的乾淨面貌。若是將四桶水集合倒在一起,洗出來的碗,必定是又髒又有異味。
我們處理事情或修行的層次也是一樣,第一步溶解出最粗重的身、口惡行,第二步洗淨二元對立的「是非與善惡」,第三步去除自我中心的根源「我執」,最後還要將用來去油洗淨的清潔劑——方法也放下,才是真正的淨化,達到「習數以忘數」、「得魚而忘筌」之境。
若不分輕重緩急、不願按部就班,取捨無方,不只方法會錯亂,也會把人生弄得一塌糊塗。
隱私權聲明5
會員條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