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18】曹洞宗風 默照理圓-釋果幸

法鼓講堂.特別講座

曹洞宗風 默照理圓

秉持聖嚴師父的期望,果幸法師苦心研究曹洞宗宏智正覺禪師的默照禪法,
博士論文獲得評審委員一致認可,為國際學術界對默照禪與曹洞宗的空白, 補上極重要的一筆。

◎釋演化

(李佳純 攝)

九月二十七日,僧伽大學女眾副院長果幸法師於法鼓講堂特別講座,分享其博士論文〈宏智正覺禪師之詩的修行:頌古、拈古,及致文人之偈頌〉。宏智禪師是宋朝提倡默照禪、大振曹洞宗的關鍵人物。西方佛教學術界至今並無禪宗公案專著,且對禪宗之研究,多數為臨濟宗,極少著眼曹洞宗,或師法日本學界,從大慧宗杲的言論研究默照禪,因此,法師的論文,可說為國際學術界對默照禪與曹洞宗的空白,補上極重要的一筆。

法師從三個面向研究宏智禪師的頌古及拈古:文本的形成、文本中的曹洞禪法教義,以及世學文學典故的運用。「頌古」,即以詩偈註解公案;「拈古」,則是以當時的白話文註解。論文中運用數位社群分析(Digital Network Analysis)研究公案文本之間關係,發現宏智禪師主要是重複引用前人頌古及拈古中的古則,如汾陽頌古、雪竇頌古,此立論打破學者原以為禪師是採用原典,例如燈錄、語錄等進行著述的觀念,且引用之公案古則不以曹洞宗為主,反而以馬祖道一及其弟子的公案較多,不重宗派門戶觀念。

研究中亦指出宏智禪師文學手法文雅、艱澀,以及善用文學典故做為譬喻。以南泉斬貓公案為例,宏智禪師的頌古中有:「鑿山秀海兮唯尊大禹,鍊石補天兮獨賢女媧」兩句,以大禹及女媧的典故,譬喻南泉禪師以斬貓的作法開通學人心地,及趙州禪師對佛法的徹悟圓融。

此外,研究中最重要之發見,為宏智禪師如何在詩偈及語錄中,透過與偏正(事理)有關的譬喻,豎立曹洞禪法的意象,建構出曹洞宗風,並超越頌古原本註解公案的功能,而用於弘揚曹洞禪法。

法師指出,曹洞偏正回互(理事無礙)的教理,是默照禪的教理根基;默照禪法則是曹洞正偏教理之展現。曹洞典籍中常見令人費解的「枯木吐花」、「木童汲水」、「木馬嘶風、泥牛吼月」等譬喻,即是指默照互為體用,默照同時、理事一體,當修行至無心、無我,證到空性之後,便能產生妙用,因此枯木能開花、木製小童可以打水,木頭做的馬、泥塑的牛也都可以發聲。宏智禪師的詩偈中也繼承了這樣的譬喻手法,並以「須是向靜悄悄處惺惺,鬧浩浩中歷歷」等說法,凸顯曹洞禪法的活潑性,同時涵括靜默及活力兩面。

在研究過程中,法師曾一度懷疑自己對宏智禪師語錄的理解是否正確,因而回頭讀聖嚴師父《如月印空》、《無法之法》等書,感佩於師父對禪法詮釋之細膩,也從中印證自己的詮解方向無誤。未來,法師將繼續依師父指示,研究師父的默照禪,如何與宏智禪師承先啟後。

 

轉載於法鼓雜誌 第347期 心靈成長版

Language
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