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活札記
2018.07.11-溫哥華道場佛法講座-法鼓雜誌轉載

溫哥華道場佛法講座

常啟法師弘講 維摩詰經、小止觀

▲常啟法師為溫哥華聽眾講授《維摩詰經》、《小止觀》。(溫哥華道場 提供)

【溫哥華訊】每年夏季,是溫哥華信眾充電的時節,七月十一日至八月九日,溫哥華道場舉辦「紅塵不迷亦不離——認識《維摩詰經》」、「《小止觀》概說」共十場講座,每場皆有上百位信眾到場聆聽,不少上班的信眾也來到大殿課堂,把握難得的學習因緣。

講師常啟法師介紹《維摩詰經》文辭流暢優美,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經中的維摩詰居士「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以在家人身分參與社會活動;「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能給予眾生適切的教導。

法師談到,建設人間淨土是法鼓山僧俗四眾行菩薩道的使命,而「菩薩道」、「淨土」和「不二」三者環環相扣,貫穿整部《維摩詰經》。一般人認為佛國淨土是清淨莊嚴,這部經典則指出,諸佛解脫是從眾生心行中求,因此修行在人間,煩惱即菩提。

《維摩詰經》講座後,八月二日起,法師接續講授《小止觀》概說。《小止觀》作者智者大師,有「東土小釋迦」之稱,著有「天台三書」,對漢傳佛教影響深遠。法師表示,《小止觀》是結合印度傳統佛法、慧思禪師《大乘止觀法門》所寫成,解行兼備,是修習止觀禪法的重要入門。

法師挑選其中的〈調和第四〉、〈正修行第六〉、「二十五前方便」等來講授,講說〈調和第四〉時,結合聖嚴師父的禪法思想,教導禪坐基礎工夫,呼吸、放鬆、數息等方法,以及說明入靜、止靜和出靜的禪坐過程。法師還說明重要正知見,例如「二十五前方便」中,所謂的「訶五欲」是用智慧觀察、善解,而不是打壓、滅除;「棄五蓋」中的棄疑蓋,就是信自己、信老師,以及信老師的方法可以通向解脫之道。

轉載於法鼓雜誌 第345期 各地報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