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活札記
2018.08.16-【溫哥華道場】常啟法師《小止觀》講座報導(全球資訊網報導)

繼《認識維摩詰經》系列課程之後,常啟法師自8月2日開始繼續為法鼓山溫哥華道場的信眾帶來三次《小止觀》概說講座,於8月9日圓滿,每場皆有一百多位信眾前來聆聽。

《小止觀》的作者智者大師,出生於魏晉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大師少年出家,「晝則驅馳僧事,夜則坐禪達旦」,秉承其師父慧思禪師告誡「莫做最後斷種人」,自行與化他,皆有大成就。著有「天台三大部」等重要論著,對漢傳佛教貢獻及影響深遠。不僅是天臺宗創始人,更有「東土小釋迦」之稱。

《小止觀》是智者大師結合印度傳統佛法及慧思禪師《大乘止觀法門》思想寫成,解行皆備,兼融道家養生之法,是修習止觀禪法行者的入門寶典,故又稱《童蒙止觀》,全名《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小止觀》一文結構完整,人人可修、動靜皆宜。概十要,前「五科」闡述行者行前須知,是為二十五前方便;後「五門」即:正修、善發、覺魔、治病、證果,闡明修習的過程與成就。常啟法師說,他更喜歡以“小而美”來形容它。

三天共六小時的授課,法師從作者生平,天台止觀特色,止觀十階架構,小止觀選概說(挑選其中的調和第四、二十五前方便、止觀定義、和正修第六)等議題講授《小止觀》,粗細兼顧,詳略有別。

法師指出,學習祖師大德的論典(經典),要有三個層次:一是,了解原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二是,原作者沒有講到的言外之意是什麼?第三,在當代背景下,又怎樣去做?

法師在詳說〈調和第四〉中,結合聖巖法師禪法與思想,詳盡教導禪坐基礎功夫,非常實用。並指導如何以頭部運動、三個深呼吸、覺察身息,達成入靜;以七支坐法、重心下沉、全身次第放鬆、三個覺察、體驗呼吸、數息、覺察身息,達成止靜;以心先動、身體動、全身按摩,完成出靜。強調基礎扎實與心態正念的重要。

同時,法師還就一些同學容易出現的誤解做出提醒:譬如,不要用身體去適應工具(蒲團等)而讓工具為我們所用;掃描身體放鬆之前,要百分之百確認重心下沉至臀部與蒲團之間,否則事倍功半;此外,怎樣把數字放在呼吸上數息,怎樣用過渡性的方法去避免控制呼吸等,法師都一一教導。

法師還指出,掃描放鬆,可以練就三種能力,即覺察力、自主力、安定力,並強調可應用於生活之中。深入細緻、具體實用的指導,讓學員們得到實在的收穫,受益匪淺。

課堂中,法師還回答了同學關於數息與隨息是否相同的提問。法師解釋,只有具足全身都是鬆的、呼吸深細,數字已不必要的兩個前提下,方是從數息進到隨息的時候。此一問答,讓許多同學從誤區中走出來。以為隨意坐,不去數數字,便是「隨息」,這是很大的誤解。法師也強調,修止得定,靠數息比較關鍵。

法師也為同學指出一些正知見的觀念。譬如,二十五前方便中,所謂「訶五欲」,是用智慧觀察,善解,不是打壓,滅除。聖嚴師父說,五欲可用來修行。在介紹「棄五蓋」時,法師特別提到,棄疑蓋,就是信自己,信老師,以及信老師的方法可以通向解脫之道。

法師一再強調天台止觀的特色是以觀為中心修止觀,對於打坐中如何實際操作專注、覺照和觀想的練習方法,說明得非常詳細,幫助大家釐清聞思慧和修慧之間的差別,跨越禁錮於語言文字相上思惟法義的困境。原本抽象不容易理解的「起觀修慧」,法師層層剖析並一一對照聖嚴法師帶領禪修的細膩之處,自然而然引導大眾日後精進用功的方向。

三次課程,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需要上班的菩薩,在這幾天屬於工作日的下午,竟看到其身影出現在大殿課堂上。常啟法師課程的魅力,可見一斑。每年的夏季,法鼓山溫哥華道場都會精心安排講座課程。暑假,是信眾菩薩們充電加油的時候。這一次,也不例外,三堂《小止觀》講座,法師授課系統分明又實用,大家收穫滿滿。

◎文:林健深 20180816

◎圖:溫哥華道場提供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