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18】製香的得力處-釋常悅

製香的得力處

常悅 2018.11.20

對製作沉香線香產生興趣,緣於連續幾年擔任水陸法會總壇香燈的經歷。事實上,香與我們的修行生活密不可分,從早坐、早課,到午齋、晚課、晚坐,乃至各種法會共修活動都離不開線香、香粉和香木,因此很想了解有關香的知識,實地觀察線香是怎麼做出來的。這次僧大作務與弘化課程安排女眾三、四年級學僧去桃園一間香鋪體驗製作線香,於是帶著一顆學習與期待的心去跟課,想要一探製作線香的秘密。

香鋪的老闆雖是經營香店的商人,但舉手投足、言談之間卻散發出一種恬靜怡然的氣質,給人親切放鬆的感覺。想必跟他日日與沉香為伴,被沉香的安神養性功能所熏養有關吧?

為我們安排這次製香體驗課程的傅佩芳菩薩,首先為我們簡介沉香的來歷。原來,沉香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但這類樹的木材本身並無特殊的香味。天然沉香的形成,充滿了偶然和神奇,大自然的風雨雷電侵襲或蟲蟻鳥獸的啃咬,無意中使一些成熟的香樹受創、破損,受傷的香樹為了防止健康狀況惡化,分泌出樹脂來修復受傷的組織,長出新的組織,經過千百年的沉積,在這些曾經受傷的樹皮、根部或枝幹部形成了香脂。不是每一棵香樹都會「結」出沉香,即使是同一時期生長在同一片森林中,有些香樹從生到滅,都未曾結過沉香。有人形容沉香是大地留給人類的瑰寶,一點也不為過。

接著,老闆為我們介紹傳統製作手工沉香線香的材料和方法。純的沉香粉,沒有粘性,為了讓沉香粉可以做出成形的線狀香,必須添加粘合劑,而楠木粉就是一種純天然的粘合劑。製作做線香前,將沉香粉與楠木粉按90:10或95:5的比例混合,用冷開水調和成麵團狀,捏成小小的香粉丸,再把每粒香粉丸揉成線狀,自然風乾後,就成為可以用來燃香供佛的線香了。

老闆一邊示範如何用手指將香粉丸揉成線狀,一邊說明,同樣大小的香粉丸,並不是揉得越長越好,因為長並不代表可以燃得更久,而是藉由揉的動作給予適當的壓力以及手指的溫度,讓香粉丸在從丸轉變成線狀的過程中,密度增加變得紮實,但又不會斷裂。同樣重量的香粉丸揉出長短不同的香,短而紮實的那支,燃燒的時間可能會比長的那支多出4/1。

看了老闆的示範,我們開始體驗手工製香。桌上每人的前面有一張約A4大小的白紙,在白紙上把香丸揉成線香,並依序排列在白紙上。大約一小時後,我們每個人的都有了各自的作品。仔細觀察,發現每個人揉成的線香形狀、數量、長短、粗細等外相與自己的個性相當契合,感覺非常有趣。有人的線香每一根都同樣長短、粗細均勻,排列整齊,彷彿機器做出來的,品管嚴謹;有人揉出的線香數量是別人的好幾倍,速度快得驚人;有人揉得短而粗,有人揉得細而長,與自己的高度長相頗為相似。反觀自己的作品,那些粗細、長短不均,甚至有斷裂的線香,是我一邊向老闆請教問題一邊揉出來的;當我比較專注時,那支香就揉得比較順暢,長短粗細都比較適中。揉線香這個看似極其簡單的動作,如鏡子般如實地照見自己當下的內心狀態是散亂還是專注,是貪求執著還是不在乎得失,是不耐煩還是安住在當下,一一現行。

沉香線香成分的單純與製作過程的簡單,亦令我非常驚訝!想像中,細細的線香中,加入了多種神秘的添加劑,也有不少不知名的化學物質,製作的過程也必定要借助機器。想不到,最純的沉香線香,就只有兩種天然的成分加上白開水而已,用手指就可揉成線狀,竟是如此簡單!不禁想起大慧宗杲禪師的語錄「得力處便是省力處」,師父說,「省力」是不必挖空心思去思索、去研究,而是很簡單地,只要放下所有的一切,專門用話頭就好了。修行亦如製香,並沒有想像的複雜,練習讓自己的心單純,專注於方法,則是簡單而有效的離苦之道。

這次聽了沉香來源的故事,對於每天陪伴我們修行的那一抹沉香,內心的敬意驟然增加不少,而對於生命過程中別人無意間給自己造成的創傷,也有了另外一種詮釋與體悟,一如香樹,若沒有經歷偶然的受傷,縱然歷經百千萬年,也結不出珍貴稀有而可以利益後世人類的沉香;出家修行,若自我保護或被保護得太好,未曾經驗過受挫吃苦,就難以有運用佛法療愈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即使這一生能夠在僧團中生活,終其一生也結不出珍貴的戒定真香來啊!修行路上,不是要自找苦吃,而是當苦意外來臨時,可以學習沉香樹的精神,努力的用佛法修復自己,才能以戒定真香供養三寶,利益眾生。

非常感恩香鋪老闆慷慨供養價值不菲的沉香粉讓我們體驗製作手工線香,以及傅菩薩的協助與陪伴。這一堂課,對我來說,簡單而豐富,對每天都伴隨我們修行的沉香,更增添了一份恭敬、感恩和珍惜。

Language
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