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19】僧大形象影片-菩提心菩薩行 常啟

無論在家或出家,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努力,有著獨一無二的精采,卻也彼此休戚與共;僧大形象短片,單純地想傳達出一個觀點: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並開展各自精采卻息息相關的生命樣貌,藉由短片如實呈現僧大的學習與生活,圍繞著僧大校訓,並以「初發心→和→敬→智→悲」的順序層遞展開,搭配自然境教的放光說法,傳達校訓的深沉意涵,期盼引發探索生命的初心共鳴,出家也是一種人生的選擇。

「沒有人是孤島,沒有人能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和諧」,和諧是看透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所以不是期待著別人來與我和,而是我與人和、個人與群體、人類與大自然都是融合的整體,和諧才能帶來寧靜,而和諧的力量來自於接受不完美。佛說「有漏皆苦」,有漏的意思就是不完整、不完美。但世尊不是要強調痛苦,而是想傳達:苦,無法被斬斷,而是需要「被認識」。只有苦的原因可以被停止,因為苦是一個結果,一旦結果已經造成,便無法扭轉,要做到改變結果,就必須先正確認識苦與苦因;其方法便是要好好面對人生本來就充滿各種的不完美,當認知到此,便能謙虛不驕,就像水的柔軟下心,與行者的恭敬低頭。如此,再怎麼稜角分明的石頭磨礪,在法水的滋潤下都能不起火花,而成為一體中法住法位的鵝卵石了。

雲散太陽才能出來嗎?除掉煩惱才有智慧升起嗎?正確來說,不管有沒有雲遮住,太陽都在那裡,雲不能影響太陽,但卻能阻止我們看到太陽,透過聞思修慧,便是撥雲見日,而那一刻或許才會明白,原來太陽從來不曾被覆蓋,更正確來說,不管黑雲壓城城欲摧,或是萬里晴空日朗現,如虛空般的慧都不動不搖,即便煩惱圍繞,智慧依然普照。

        慈沒有階級的差別,不是別人不如我,我同情他,才會升起悲心,要體驗純淨的悲心,就必須平等。具足大悲的菩薩一點都不比受苦者,也就是他們慈悲的對象來得高,更甚至眾生是菩薩的母親,如同樹根吸收養分,才得以成就華果茂盛的菩薩果德,所以「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菩薩道的修行是以幫助其他眾生為基礎,不再為自己許願,因為最終的願望就是我們都擁有幸福快樂。在無我平等的前提中,奉獻自我,走向十方,於紅塵中不迷亦不離。


「菩提心.菩薩行 Bodhisattvas on the Way」_法鼓山僧伽大學形象影片(全)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H95zzRY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