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20】禮祖中的悲智和敬 常寬

◎釋常寬

早期的圍爐共有兩場,除夕下午,在農禪寺舉行信眾圍爐,晚上在文化館則有僧眾圍爐,接著進行晚課、辭歲、禮祖、聆聽師父開示。

參加信眾圍爐,覺得驚喜又溫馨。驚喜,是因為圍爐的地點在農禪寺大殿;溫馨,是因為佛寺隨順習俗以圓桌圍爐、關懷信眾,過程中以師父的開示與僧眾的引導,提昇傳統習俗的素質,大眾一起布置也一起善後。

法鼓山園區第一期工程完工啟用之後,取消了信眾圍爐,只剩僧眾圍爐。印象最深刻的是二○○九年,《 美好的晚年 》書中紀錄如下:

師父欲再請假,返回法鼓山出席僧團圍爐及辭歲禮祖,院方以師父近日解出血便,不宜遠途,未表同意。這也是師父自創立僧團三十年以來,首次缺席甚為重視的禮祖。僧團也在圍爐之前,持誦〈大悲咒〉為師父祈福,晚課結束後,在開山紀念館辭歲拜年、禮祖後,僧團全體僧眾特別再持誦一部《藥師經》,祈求師父法體安康。

那一天,我們待在醫院,知道僧團同時在圍爐,我想像著僧眾們知道師父不能回去圍爐的場面,在腦海裡,將師父每年發紅包的溫馨畫面,回顧一遍……

二○一○年之後,有了演字輩法師的加入,圍爐的節目,從各單位製作祝福影片,到近年玩堆積木,僧眾玩遊戲的場面很不一樣,沒有輸贏,只有相互增上,尤其是積木堆到最高點時,可以感受到在場每一位僧眾也不自覺地調息注目,眼神隨著積木的安置,心也隨著由忐忑而安放,一片掌聲之後,心裡異口同聲:清楚放鬆,工夫了得!

僧大的校訓是「悲智和敬」,圍爐的氛圍最容易感受到「以和樂同生活」;辭歲的精神在於「以智慧處理事」,每一個人的長大都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出家人的歲月是「歷經眾生事、福慧自增長」;禮祖是「以尊敬相對待」的實踐,禮拜尊敬歷代祖師,也禮拜尊重未來的祖師;聆聽開示則是「以慈悲關懷人」的學習,學習師父及方丈和尚,如何以大家長的身分開示關懷大眾。

辭歲是向今年的自己告辭,迎向明年長了一歲的自己;禮祖是禮謝歷代祖先的庇佑與恩澤,禮拜感恩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一代一代的傳承與教誨。同時,發願以承先啟後的菩提心,跟隨祖師們的足跡,擔負起弘法利生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