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20】隨眾抖落塵垢 常啟

◎ 圖 / 張田沛

人人心中有各式各樣的價值觀,平常有如潛伏在內心的GPS,為我們的生命導航,導引的軌跡也創造了種種的行為與習慣。如果開車進入陌生地而漫無目的地徘徊、轉錯彎或迷了路,GPS就會發揮功能,為我們做出生涯選擇,如果缺少GPS,就會被捲入猶豫不決的困境、被妄想雜念席捲而去無法脫身。然而,人的價值觀建立在父母的教養、媒體的渲染、制式的學校教育以及以訛傳訛的傳統上,被外在的期待所形塑,我們看到的自己,卻是活在別人眼中的自己,所展露的價值觀有多少是別人灑落在我們身上的灰塵,抖落鏡上覆蓋的灰塵,才能看清楚自己,而這個抖落的過程,對出家人來說,是從單純的隨眾作息中獲取。

初出家首重隨眾與威儀,又威儀可從隨眾中錘鍊,故上殿過堂可謂基礎中的基礎。隨眾的特殊處在於處於眾中,卻是極為個人的直面心內;時間被劃定,沒有空檔,卻在靜默寂定中創造留白的空間。當吃飯時吃飯、睡覺只是睡覺、上殿一心誦詠時,由共修凝聚的內在空間,所升起的其他雜音-圍繞在身邊的意見、價值與期望、想做與不想做,這些被稱作灰塵的東西,漸漸會被發現與清理。在家到出家,從處處競逐外物的數甲子,到時時反觀自照而知春秋,覺察是僧人心態轉變的關鍵,而這是僧人從留白空間和寂定中培養出來的能力。

留白空間可清理灰塵,看清自己,不是透過別人的眼睛,而是攝心自覺。另一方面,騰出空間,養分才會進來,初發心苗若沒了養份,恐怕無法生根茁壯,隨眾長養的宗教情操,讓初發心得以長遠延續,結出的果實能回饋信施的供養,也才有料可為人消災求福。隨眾亦是依眾靠眾,聖嚴師父喻如「木頭跟著木排走」,除了能不隨境風流轉有皈依處,眾集堅固的度生死筏,也才能承載眾生從此岸度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