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語僧語
【2021】與時俱進的僧教育 果光

法鼓山僧伽大學創校迄今,我三度擔任副院長,這二十年來,因應時代環境的轉變,僧伽教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從二○○一年秋至二○○五年春是第一階段。對學院式的僧教育還很懵懂,當時的執事法師均未受過僧大教育,戰戰兢兢跟隨聖嚴師父、時任副院長兼教務長的惠敏法師一起學習,一點一滴把體制建構起來。

僧大有兩堂課,「高僧行誼」及「出家心行」,加上「創辦人時間」,由師父親自授課,可以感受到創校初期,師父對僧格養成、宗教師培養的重視與投入。

這個階段主要是建構制度與課程架構。課程依創辦人培養漢傳禪佛教宗教師之僧伽教育理念與內涵,展現慧業、福業、德業三者,解行並重、福慧雙修之結構。解門包含戒定慧三學。學務方面則是引導學僧由生轉熟、出家心態觀念的輔導。

第二階段從二○○八年秋至二○一四年夏,我第二度回到僧大。在那段期間,師父圓寂了,凡事必須自己承擔。在這個階段,僧大開始有畢業校友成為執事法師,加入一起辦校。他們受過學院教育,帶來更適合學僧的教育方式。學僧也一直在變,從親自接受創辦人教導,轉而未曾見過師父,僅透過錄影帶開示親近師父。這時期的僧大穩定發展,招生積極,甚至遠赴海外,學僧人數也最多。

去年(二○二○)秋天,我又回到僧大。觀察到,執事法師的組成更年輕化,除了院長、兩位副院長及一位長期從事僧教育的戒長法師,均是僧大校友,課程安排多元。在原來漢傳佛教的核心架構下,規畫許多豐富與創新的專題,並邀請多位專精教理教義的法師、學者授課,甚至透過網路與在海外的老師連線,進行短期課程。學務方面,僧大第一階段開創「生命自覺營」,不僅延續每年進行,更增加了「自覺工作坊」,因應社會及家庭結構改變,法師們善巧地將佛學與現代學門作跨領域結合,以現代人能接受的方式,接引年輕人學習佛法。

正如在這次講經交流會上,我看到學僧以更貼近現代人的語彙弘講,如運用繪本等圖像式思考來表達對經典的體驗,亦有熟悉電玩遊戲的同學,以電玩的語彙譬喻,講述《華嚴經》善財童子第十二參之「遊戲三昧」。未來當他們更深入地將經論、教理和修行內化,可預見以後的弘講人才將發展出很多元的面向。相信執事法師也看到這個趨勢,看到執事法師們不斷思索、討論,如何培養現代出家法師,讓僧教育與時俱進、回應社會,這也是僧大未來培養宗教師的挑戰。

◎文:釋果光 20210514

◎轉載自法鼓雜誌第377期